怎样沟通才是真正的共情

温馨提示:儒琴心理学札记只供您参考。如果您得了心理疾病,首先应该赶紧去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是进行专业的诊疗。

儒琴心理学札记:学习常军沟通心理学导师课程;阅读阿德勒、荣格、勒庞等心理学大师等书籍,摘记要点、心得或随时记录所闻所见的文字。与心理学爱好者交流互勉。

怎样沟通才是真正的共情
(Empathic communication)

1. 解决问题前,先建立情感连接

共情(empathy),也称同理心、同感、投情等。

是指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亲子关系中,有共情能力的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处于乱糟糟的状态或情绪中时,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如大哭发脾气、抗拒等。如果这时,我们直接应对孩子的表现,可能会把自己的情绪卷入其中,最终变成应战模式,以双方受伤而收尾。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维,先不急应战,而是试着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父母先去对情感进行识别,再尝试着用我们的情感去连接他们的需要并给出支持、建议等积极回应,这就是共情的过程

2.你可能是回应了,但支持不够

共情需要情感识别、情感连接、积极回应,三要素缺一不可。

情感识别,需要家长观察孩子的状态、识别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命名情绪。

通常我们在情感连接时,主要有两种形式: 语言的连接和肢体的连接。

积极回应,是带有一个唤醒功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是会得到支持的,会有力量来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光是表现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容易忽略这一点,给到孩子的回应支持不够比如没有理解、否认情感、单纯安慰或直接建议,我们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4岁的女孩因为自己的小熊玩具坏了,很伤心,在客厅大哭,妈妈如何回应?
A妈妈: 遇事就哭,哭不能解决问题
没有理解、只看到了孩子的问题。
B妈妈: 不哭不哭,坏了重新买一个就好
有安慰,没有理解,否认情感
C妈妈: 可怜的宝贝,告诉妈妈,妈妈帮你
有理解,有安慰,有些情感反应,想要帮忙独立解决问题,无指导
D妈妈: 小熊坏了是吗?你一定感到特别伤心,要是妈妈的东西坏了也会很伤心,可以哭一会儿,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解决?
有理解,认可情感需要,有情感连接,有指导解决问题的意愿或行动

3.共情五步法,一步一步来做

第一步,描述事实,说出感受
比如,“我看见你摔倒了,一定感受很痛很伤心吧。“

第二步,同感时刻
比如,“妈妈小时候摔倒了也会很痛,也会非常伤心。”

第三步,允许情绪表达
比如,“如果你觉得痛或者伤心,可以哭一会儿的。“

第四步,请求澄清
比如,“能告诉妈妈,刚刚发生了什么吗?“

第五步,尝试解决问题
“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或者你愿意听听妈妈的主意吗?“

4. 小心掉入”伪共情”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时候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掉进一些陷阱,看起来似乎是在共情,实际上并不是。

我们常说共情,但知易行难,或被孩子的情绪牵动,或不自觉用成人的视角去评判孩子

了解共情”四大雷区“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体会他的感受,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接纳与理解,体会到安全、温暖以及无条件的爱,从而获得自我接纳、探索与改变的力量。

雷区一:共情=简单认同

西西放学委屈地说:“明明是皮皮先抢东西,老师却说我,太讨厌了!”妈妈赶紧附和:“老师真讨厌,没问清楚就下结论。”
解析: 妈妈想和孩子统一战线,但此时认同忽视了孩子的情绪,也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会令其讨厌老师。共情是换位理解对方的情绪、想法与感受,并非简单认同其想法。
妈妈可以说:“被老师误解你很生气委屈,希望老师不要用以前的表现来判断你。”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可以引导孩子与老师沟通,商讨解决方法。

雷区二:共情=空洞安慰

名名搭积木,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大哭起来。妈妈安慰说:”的确很难,别难过,下次一定会成功!“
解析: 空洞的鼓励很难帮助孩子认识、接纳自我。共情要在平等基础上与对方感同身受,不加评判。
妈妈可以说:”我看你尝试搭了几次却没成功,有些失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确让人懊恼。让我们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积木搭建的改进办法。

雷区三:共情=直接指导
舞蹈班要选小朋友去参加汇演,怡心没有被选上,十分失落。妈妈安慰道:”没有谁能够定义你! 人生路还长,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难过。“
解析: 站在成人的视角直接告诉孩子道理,为其出谋划策可能很难让孩子理解,反而让他感到不被理解。共情需要准确理解对方特定的想法与感受,并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与理解,促进其自我探索。
妈妈可以说:“你很喜欢跳舞,没有被选上,很难过和失望,觉得自己不够好。水果摊上有很多水果,你会怎么挑选?没被选中就很差吗?”“这次没被选,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雷区四:共情=盲目拔高
远远忙着搭积木,忘记去上厕所便尿裤子了,哭着跑到厕所说:“再来一次。”可怎么也尿不出来,十分难过。妈妈抱着远远说:“虽然你尿裤子了,但是你能一直认真搭积木,很有专注力,也很了不起“
解析: 妈妈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看见事情好的,但此时并不能帮助远远宣泄情绪,因为远远此刻难过的是自己尿湿了裤子。共情不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拔高肯定孩子,而是先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与感受,给予积极回应。
妈妈可以说: :“你觉得大孩子不能尿裤子,很难过,想重来一次,及时地去上厕所是吗?“让孩子进一步表达和自我探索,同时获得改变的力量。(常军心理)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