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琴心理学札记: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那么,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该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儒琴心理学札记: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不是一回事

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不是一回事。心理问题是人掉入情绪以后所产生的: 无奈感———接纳不了、控制不了、逃不了;无助感——感觉谁都帮不到自己;无力感———下不了床、出不了门、见不了人;躺平;无望感———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没有意义了。精神疾病典型的症状是妄想症,出现最多的是被害妄想。再往后延伸会出现幻听、幻视、幻嗅。

儒琴心理学札记:深度沟通

深度沟通有一个口诀: 1)以客观事实和数据开始,不以自己的认知开始。 2)多表达自己的感知,少表达自己的认识。少说“我认为”,“应该”,“必须”等等这种认知表达,避免引起冲突和内耗。 感知就是感受,就是喜怒哀乐。你可以说:我很委屈,我很伤心,我很快乐,等等。 3) 详细提出我的需求。这种需求一定要数字化。 4)提出解决方案,就是跟对方沟通和交流。 5)共赢心态。

儒琴心理学札记:沟通中的绊脚石

当一个人不断求认可的时候,就会经常发生争执,辩论,老是找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的人往往是自我内在价值不足。所以你要觉察到这一点。你为什么要求认可?内在价值匮乏,自我价值不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它其实跟原生家庭有关。跟每个人生长环境有关,或者跟你的创伤事件有关。求认可是沟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绊脚石。为什么求认可对我这么重要?

儒琴心理学札记:更多潜在需求

人的第三需求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不确定需求。在与人沟通中,不要老是把所有答案和谜底抛给对方。夫妻之间,情侣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新鲜感,慢慢地乏味了。其实,生命需要幽默的。我们快乐地去追求,而不是追求快乐。快乐是追不到的。好奇心跟年龄无关。我们对外保持充分的好奇心。